Google搜尋引擎誕生廿年了!搜尋已是人們擷取資訊的重要管道,隨時隨地都可Google一下。隨著人工智慧技術持續進展,搜尋引擎在未來世界中還有許多發展可能。
廿年前,可能無法想像一個簡潔的搜索框,就可以引領我們探索全世界資訊。Google搜尋從幾台主機,收錄二千五百萬網頁的索引,大約就是小型圖書館的書籍量開始。如今透過全球布局的數據中心、百萬伺服器與高速網路連結,可以快速搜尋四十億網路使用者產出的數千億網頁,搜尋引擎從此改變人類認知新事物與擷取資訊的方式。
對長期從事搜尋技術研究的我來說,這廿年的科技演變像是參與一趟奇幻旅程,親身見證許多帶點神奇色彩的科學家與工程師,把搜尋打造成為聯結人與知識的智慧服務、把地球縮小、讓世界資訊平民化,對人類社會產生超乎預期的影響。
然而讓搜尋引擎得以如此精采,不僅是資訊科技的突破,更關鍵是得利於網際網路的開放與資訊共享的精神,這使得原本分散各地的知識得以分享,資訊落差能縮減。而搜尋引擎開發者也逐漸從純粹科技人角色,變成得擔負更多社會責任的知識工作者。
隨著資訊持續累積與科技進步,搜尋可以做的事愈來愈多,例如透過跨語言翻譯,打破各種語言及文化的隔閡,以及接受自然語言的表達,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。搜尋引擎逐漸從被動聽命的引擎角色,開始轉變成更智慧的代理人(agent)的概念,從用戶的使用習性不斷學習,提供更主動式搜尋,像是會議提醒、回家路線建議等,讓生活愈來愈便利。
搜尋技術更進一步來到一個語音驅動(Voice enabled)的全新時代。今天,有超過五分之一的Google搜尋是通過語音完成的。使用者分別透過手機及智慧音箱的語音助理功能,體驗更即時、自然的使用經驗,例如使用語音控制家中電器、購買商品、訂機票等。根據市調公司ComScore預測,這類智慧型服務會愈來愈普及,到了二〇二〇年有將近五成搜尋會透過語音方式來進行。
這樣的語音互動情境,台灣使用者也有機會體驗與想像。十月起Google開始推出台灣版的語音助理。Google不少智慧服務,不只能聽英文,開始也能透過中文語音方式溝通,例如鬧鐘設定、天氣詢問、行事曆查詢等。隨著服務經驗持續累積,相信很快Google助理就能更加在地,能為使用者解答的問題也將更多。
不過,搜尋引擎過於便利,也衍生一些問題。儘管搜尋之前人人平等,但每個人善用科技動機與能力不同,受惠程度就有差。早期大家覺得網路搜尋能力不夠成熟,會學習如何下 關鍵字、並鑑別資訊的正確性,但現在不少人發現搜尋很強大,就將找尋資料責任交給搜尋引擎,有時反而變成「garbage in, garbage out(將錯誤的、無意義的資料輸入電腦系統,電腦也輸出錯誤、無意義的結果)」。
還有是台灣使用者習慣搜尋中文,與英文資訊的連結度太低。許多人身處無遠弗屆網路世界,但受限於語言能力與習慣,所能擷取的資訊往往有其侷限。以醫療健康資訊為例,西方國家的醫學發展較早、會有較多寶貴的個案資料可供參考,如果台灣使用者只使用中文搜尋,自然難以觸及這些資訊。
搜尋引擎的發展將會持續,其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也日益加重,自然得擔負起更多的社會責任,不管是跨語言、跨文化、維持言論自由、縮減資訊落差等方面,搜尋引擎在未來仍有不少值得努力空間。(作者為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)
資料來源:聯合知識庫【2018-10-28/聯合報/A12版/民意論壇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