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技研發是改善人類生活與維持社會成長的動能。然而,科技極致發展後,而且在物聯網商業模式下,「羊毛出在狗身上,豬來買單」,大眾不斷遺留數位足跡在網路上,雖皆知恐會有資安疑慮,但因科技帶來的極高便利性,而且在智慧型行動電話高度普及與上網便利環境下,無論任何年齡層、工作型態皆已高度黏著行動裝置,滲透大眾社交、工作或娛樂等各生活面向。
套用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的一句話,現在回顧過往的科幻電影,皆能肯定未來已來,而且已經不遠。特別是在後PC時代,智慧型手機加上物聯網經濟模式,讓大眾在黏著智慧型手機的過程中、不斷貢獻資料。在足夠龐大的資料基礎上,加上龐大的運算資源與演算法精進下,讓人工智慧得以發展。因此未來機器將像電影呈現的像真人與我們互動。
全球科技大廠近期都對未來科技運用的態度更為謹慎。微軟(Microsoft)執行長SatyaNadella今年3月宣布組織部門重整,也同時表明內部已成立「人工智慧與倫理」委員會(AETHER),確保自身AI平台或提升大眾體驗的努力皆根源於嘉惠於社會的核心價值,且Nadella在專業社群媒體LinkedIn也表示,將遵守歐盟制定的「一般資料管制」(GDPR),針對資安也呼籲各國政府訂定規範網路安全的數位日內瓦公約(Digital Geneva Convention),更提及AI進階發展都必須符合倫理且能被課責的方式進行。
針對GDPR方面,各家網路應用服務大廠都正面做出回應。例如Google透過Google Blog回應,會讓用戶易於理解個人資料被收集與應用的狀況。前陣子才因英國劍橋分析公司不當運用臉書用戶個資,臉書宣布旗下企業如Messenger、Instagram、Oculus 及WhatsApp皆以資料保護為第一要務。
此外,以手機銷售為主要營收的Apple,為解決手機成癮問題,執行長庫克WWDC 2018提及iOS 12未來將加入「螢幕時間」(Screen Time)的功能,可讓用戶以日或周來檢視個人透過iPad或iPhone使用App的時間。針對用戶隱私的部分,Apple重申完善體驗並非是建構在利用用戶資料,並提供隱私管理網站,讓用戶自主管理自身的相關資料。不難看出,美國大廠在對未來科技發展極具信心外,也逐漸認知到以個人資料為基礎的人工智慧或其運用,可能對人權產生不當影響。
欣賞電影時,在驚嘆科技效果的呈現時,但當下課題卻是當科技成真時,政府與民眾該如何因應?機器變更有智慧的前提,需要資料的訓練,而資料來源卻得大量來自人類的使用行為?對於個人隱私的保護,除可透過法律來加以約束,更重要是來自於大眾的態度。大廠收集用戶個人資料,大多採取被動設定的模式,隨著歐盟GDPR的執行,等於用戶可被充分告知資料如何被收集、收集目的、資料儲存的地方及是否為第三方所收購。
在未產生任何危害時,多數大眾不會有資訊安全或個人隱私的疑慮。因為網路應用服務如社群、通訊或購物等商務行為已成生活的一部分,無法脫離。因此即使未來Apple提供App的時間管控,但柔性勸導至多發揮提醒功能,大眾可能會有警覺的意識,但或許就像關閉鬧鐘響鈴的方式因應。
隨著機器愈來愈聰明,人機協作的情境可望在短期內實現,過往只針對人課責的法律,在機器可自主判斷時,法律要如何課責?在可見的未來,人類該煩惱的並非科技如何高速發展,而是該如何與科技共處。科幻電影中有機器反撲或被人惡意運用的情節。未來的課題將是科技如何被妥適運用才是關鍵。
偉瑟網站設計公司擁有10多年經驗,採用國際大廠的資訊安全,所有網站開發程式碼經過黑箱/白箱檢測軟體,完整資安弱點掃描檢測0風險之保證!且能掌握最新資安資訊,配合客戶網站隨時監控調整。針對個資處理進行加密保存,輕鬆達到法規遵循標準!另外偉瑟也提供「網站代管、關鍵字網路行銷…等」全方位網站服務!
(作者為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)
資料來源:聯合知識庫【2018-08-12/經濟日報/A12版/產業追蹤】